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平台 >> 山东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
山东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

山东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


 

协同创新中心骨干成员:杜曙光李梦洁刘娜王霄飞孙海波毛荐其孙静林李跃张一清白书宽栾冉冉魏辉王崇梅汪秋磊李其刚

协同创新中心简介:“双碳”战略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宏观背景下,能源经济研究已成为服务国家能源安全与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2013年,山东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获批成立,以山东工商学院为牵头单位,联合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清华大学能源经济研究所、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山东能源集团、兖矿集团和山东核电有限公司等九家单位共同建设。在2019年度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中,获评优秀,充分显示了建设成效与学术影响力。

中心坚持“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的原则,紧扣山东能源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整合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与行业企业的优势资源,探索“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推动跨学科、跨领域的联合攻关。建设以来,中心聚焦能源安全与区域经济转型中的理论前沿与现实问题,致力于打造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的能源经济研究平台,逐步形成了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咨询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学术高地。

目前,中心凝练形成五个研究方向:一是煤炭产业新旧动能转换,重点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优化与政策调控,提出促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系统对策;二是能源市场与能源保障,运用文本挖掘、数据预测等方法,揭示能源市场分割与价格波动规律,提出能源战略储备与市场调控建议;三是低碳发展与碳金融,围绕碳交易与碳金融产品开展系统研究,提出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路径;四是新能源技术预见,结合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与储能等领域,绘制技术发展图谱,辨识前沿趋势与创新方向;五是山东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能源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提出推动区域绿色转型的对策建议。

自成立以来,中心累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百余项,科研经费总额逾千万元;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管理科学学报》《科研管理》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数百篇,出版学术著作数十部。部分成果已被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采纳,为国家能源战略实施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心还依托科研任务和平台建设,培养了一批能源经济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推动了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通过持续建设与不断完善,山东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已成为省内

 



联系电话:0535-69160 地址:烟台市莱山区滨海中路191号      邮编:264100       版权所有: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